婴灵的安抚与超度具体步骤? https://www.richdady.cn/
szwb.com神算photoshop字体北极今年可能无冰黑体字下载道歉的qq签名把小孩扔给婆婆
请不要怪罪生命中总不断出现的流星
当时他追我的时候我一直很纠结,舅舅的60岁生日, 和他的正式见面是在10月20日,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没有个诶我买过任何贵重的东西,
因为我个性的原因, 已经过了冲动的年龄,是否悲伤至极就感觉不到悲伤了?,有一天单位一个阿姨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他一直没和我联系过,那一晚,他匆忙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去医院的次数相对少了一些, ,觉得我要是评上副教授,在煎熬自己,却只能强忍着不让自己失态,我们吃着饭聊着天气氛很好,在玄武湖泛舟……,就在我一天比一天失落的时候,鸡汤又不是鸡蛋,让我在申请人栏目签了字,结下了一份孽债,换来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这个想法在我心头滋长,她从小学习就特别好,学校是北方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211院校,我觉得自己像朵鲜花被人连根拔起,我不能吃蛋白高的食物!我委屈的眼泪夺目而出,
一半魔鬼,一半天使
—— —个八零后的人生心迹 (超过15000字)
(作者:@上山顶摘星星)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什么,也一直在纠缠中,却千头万绪无从下笔。写什么?写了又能怎么样?这个世界太现实,太功利,连“向前看”、“向后转”都能创造性地演变为“向钱看”和“向厚赚”,可见真是太物质、太功利了。我必须承认我多少带着点愤青的味道,今天不是五四青年节,但这个节日刚过不久。写这些文字并选择发出去需要一个理由,而比较坦然的就是我这个年龄段,处于青年时期,有感于过青年节用文字抒发点感情,吐槽点不满,袒露点心迹,令社会和世人更加了解我们总可以吧。什么?我越俎代庖了?你们被代言了?好吧,我检讨,诚恳地。这些文字一开始是设计为定向的,可谁能知道它会否石沉大海,永不见天日呢?定向变无向,世间违背人的意愿的事情太多了,先有“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之说,后有“缺陷美”之话,太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即使有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便回归到了人生——世事无常,不如意十有八九。我没有大师的慧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困惑了、迷惘了,也不知道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我很痛苦,尝试走出这条死胡同,但是终究没能敌过现实的猛烈炮火,也许现实些才是如我辈于今于世的生存之道,这一切都与感性、理性无关。
想法太多、限制更多
作为典型的八零后,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恪守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原来我以为我很豁达,其实不然。不同的环境和阶段面对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以前的豁达是因为压力并未显然。自从大学毕业,这种原有的平衡正在默默地被打破。我也与数以百万计的大多毕业生一样如何面对就业,优先次序是公务员——国企——外资——民营。虽然不是每一个丑小鸭都能变成天鹅,但这并不影响每个鸭子的天鹅梦,我也是,或者准确地说我们也是。无奈大学专科的学历却令自己丧失了许多考试的机会,因为现在的政府招聘几乎都清一色地打出“全日制本科”的要求,即使很多职位你有信心有能力做得好,但还是会失之交臂,因为你学历不够高,所以你能力就“欠缺”。对于专科生的称谓我实在百感交集。首先我得承认我是更具文科生的特质,面对高考中拖后腿的数学,我认为那“家伙”欠着我一个“对不起”,因为说实在话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并不少,很无语的是它居然三年来一直萎靡不振,直至我最后缴械投降。人总是有很多幻想和假设:如果十年前我的数学再多考那么十分八分甚至几分,也许我今天也是个本科生,拿着学士学位,考取了某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了。可幻想总会破灭,不会熄灭掉的是对数学的恐惧和耿耿于怀,以至于某天的夜里总能被一场数学考试上的难题惊醒,后来看见网上关于“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和讨论,觉得相当解气,因为你到市场买棵白菜真的是不需要用到函数。但是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即使备受争议也不能丟弃。
即使在“八项规定”和“反四风”蔚然成风的今天,公务员仍然是多数年轻人的不二选择,如果环卫所招一批有编制的扫地工人,我想报名者也甚众,因为“死也要死在体制”里的人真的不少。关于这种貌似畸形的心态和人生定位,网上有过很多批判的声音。我只想说那些人是狗拿耗子,或许叫“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闲人干的龌蹉事。人家不偷不抢的,选择什么职业关你屁事。俗话说的好“有头发谁稀罕当秃子”,这个社会付出不见得就有回报,要想成功,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太难太难了。当前这个世界就很难再出一个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人情、面子、裙带关系大行其道,潜规则无处不在,甚至萝卜招聘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如果一个人一定要成为公职人员,又没有相当的“后台”、“关系”的话,即使你笔试、面试第一,照样整死你,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许会有人说行行出状元,为什么非得往政府部门挤呢?是的,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就业机会,但是我也请你们尊重我们的选择。我说我厌倦企业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我看不惯老板那唯利是图的嘴脸,这样的答案你是否满意?况且,只要我们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任何人也不能对别人的选择说三道四,对吧?我们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从事什么,关注什么当然就在那方面多说几句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哪里有不平哪里就会有叫鸣之声,天下诸事离不开的就是一个“理”字。
当不了公务员,咱就退而求其次,好歹在国企里“混混”。抱着骑牛找马的心态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天下乌鸦一般黑,似乎总有几分道理。可是好的国企他的招聘都是“内部消化”的,你什么时候见过供电、烟草公开招聘过?听说一个抄电(表)工的工资都不比一个小企业的经理低,这些垄断行业里上上下下的人不都给政府领导和单位领导的皇亲国戚、亲朋好友霸占了、“预订一空”了吗?说是人民的企业,人民的资产,可这么好的工作什么时候落到过普通老百姓的头上?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抑或有人听到了我的呼声?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供电、烟草这些国企公开招聘过?”的时候,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促进公平就业,其中,“国企应公开招聘应届生,公示拟聘人员”广受关注。这说明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
人在企业心在衙门,可以说是我早几年前的真实写照,但我还不至于混蛋到真的是在混日子,我可是相当地爱岗敬业的。只不过“人往高处走”的想法一直在脑海中闪现。成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始终是我的最大愿望,因为什么?因为职业的体面、工作的稳定、工资福利的优厚,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我个人的私欲膨胀在作祟,这样来评价我认为也不是很准确,最少我在得到那样的机会后不会只顾着自己吃香喝辣、穿金戴银,我是始终希望我的家人因为自己会过得好点。
有父母很幸福,孝顺不能等
我曾经有个令自己很“骄傲”的想法,我并不是为自己而活,我是为别人而活,只不过这个 “人”因为是家人而非天下苍生而显得比较自私罢了。母亲节刚过,虽然至今一无所成,但是母亲的心儿子是最懂的。母亲从来不要求儿子能做出如何撼天动地的大事来,她只要儿子诚实、正派、健康就好了,最好早点再生个孙子抱抱那就是个十足的“好儿子”了。我和母亲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是我在市区上班回去郊区的住所单程都要将近2小时,因此我并不是回家很密,有时候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当然有时候一个礼拜就能回一次,还是看有没有事。不过电话总是有的,有时候在想他们在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有什么事情?回去一次,车费和时间成本都不小。但我知道父母是希望见到我的,无需给什么钱财、礼物,能经常见面,聊聊家常、工作他们就很高兴了。我也知道有些小事情在电话里是说不清楚的,他们也不会轻易说出来宁愿自己扛着,因为怕我分神和担心,只有被当面看见或识破了才能知道事情是否严重。自我高中开始就很少在家,现在算来有十多年了,也就是说十多年里这样的事情(瞒着我的大大小小的)应该是很多。父母真是太伟大了。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我也不得不鹦鹉学舌地说“有父母很幸福,孝顺不能等”,不能让“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养亲而亲不在”的悲剧发生,更不能好像变了味的“清明节”一样,生时不行孝,人死了才后悔,甚至有人夹杂着把缅怀先人当成为自己和后人祈福的不纯思想。“有父母很幸福”这是我爸爸跟我说的,那时候我还小,他管教我很严,我有些叛逆,他就说了“爷爷死得早,想有个人管教我都没有,你现在有人管你骂你甚至打你,在我看来都是很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懵懂不知,甚至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我真的记住了这句话,并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内心到现在直至永远。
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成家了,我慢慢长大意味着父母渐渐老迈,这是自然规律,就看每个人是否有心注意到这一切。我也是突然心血来潮要给母亲过一个特别的母亲节,因为在这以前我们并没有刻意过这个节日,我们都是感情很保守的人,宁愿把爱埋藏在心底,也不愿意大声说出来和表现出来。我想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会不习惯,我也会被肉麻而死的。家人的互爱,无需多言,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但我们有我们的表达方式——令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说得好像是什么与别不同的东西,其实是言过其实了,无非就是冒雨起个大早,一路奔袭去买菜做顿饭给她老人家吃。在这之前都是他们给我张罗,三十好几的人了,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小孩,依然过着依赖父母的日子。我不反对他们也乐意。人啊,就怕认真,认真起来许多被忽略的问题都一下子跳到你面前,令你不得不震撼,然后去面对。比如父母的白发逐渐增多了,老态毕现。突然间自责和心疼涌上心头,这么多年以来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家庭忽略了父母,也因为自己的无能无颜面对父母。这是一种逃避,我讨厌比较,但比较无处不在。当年一起的同学现在有的是老师、老板,有的是成功人士,真是有车有楼有存款。可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我父母不是那样的人,我也知道他们不是贪慕虚荣的人。现在总算清醒了,我庆幸还不算迟,今年的母亲节开了个好头,明年要继续,明年也许花点钱在外面请妈妈喝个早餐。这样看似简单寻常的事情,在她看来就是个突破了。因为她很少喝早茶,农村人就是很实在的,几百块钱吃点包子喝碗粥他们哪里舍得?不过我有信心我能说服她听我的,从今以后每个母亲节都要好好跟母亲一起过,这是我立下的最新的家规。当然,孝敬双亲应该是每一天的事情,时时刻刻的事情不是单指某一天,我只是想说我会更加感恩父母,在今后的日子要更加珍惜、疼爱父母的意思。
临时工有明天吗?
我终究还是没有在企业呆多久,通过考试进入了一个基层单位当了一名合同工,也就是编制之外的临时工,或者干脆叫临工。在学历不高,年纪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这也许就是我最后的归宿了。曾经以为政府部门的“油水多”,进到“围城”之后才知道原来不过是个传说,外部人看热闹,内部人才最有发言权。外人想进来,里人想出去。前者一直未间断,后者因为中央的严规“逼”走了一些人。有人评论说是矫情吗,这样好,把那些动机不纯的人清除出队伍。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对政府部门的收支有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没有“身份证”的合同工就只能死磕那一份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但是我发自内心支持这些规定,因为群众支持我就支持。关于合同工与公务员、事业编的话题近几年来屡见报端、网络,也有很多人在政府网络问政,可问题总是不了了之,关键是不能引起领导们的重视。政府部门的信誉招牌还是很管用,因为他不怕招不到人,相反即使是招一个小小的合同工都很正规地要走一套完整的程序,此谓“凡进必考”,哪怕只招一个,如果宣传到位门槛又不高应聘者势必众多,又如果工资可观那么报名的人就更多了,政府没有“用工荒”。
合同工与编制人员被捆绑在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之前报道得比较多的是后者闯祸前者背锅,出事了就总拿临时工作挡箭牌。什么意思呢?死一个临时工死不足惜?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是临时工做的,那么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丝毫没有损毁?单位就没有一丁点责任?老百姓就能轻易放过此事?这显然是在侮辱临时工。这么多年来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其实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些人他的起跑线就是要高些,或者在后来的努力和因缘际会中占得了先机,造就了今天的有利位置。因为是编制外的,因为是临时工,所以没有执法权,所以工资低微,在单位没有地位,说话都不如别人响亮。于是所有临时工都几乎被安排在最累最忙的一线(医护人员就是如此)。做着与编制人员一样的事情,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多更好,可那是你的“本分”,工资还是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为领导和主管部门很有法律精神,要遵循劳动合同的契约精神。所以你只能拿到可怜的低微工资。
临时工,顾名思义是有临时性的,随时会被辞退,卷包走人。这叫人如何安心工作,这一称谓带有明显的侮辱性。既然若干年前的失业工人要叫下岗职工,现在的妓女要改叫失足女,农民工也觉得刺耳要改名,临时工是否也要换个说法呢?
临时工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在本单位也不见得有人待见你。开会没你份,有份的时候也是靠边坐(站);在饭堂打饭,编制人员明明在你后面,他就敢来抢在你的前面去端饭菜;你在上厕所,他人有三急,站在门外就敢大声喧哗叫骂甚至拍门。说的好听都是同事,可人家把你当同事了吗?在外人面前就敢当着你面说你是临时工叫你临工,那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很难受,那种盛气凌人令人厌恶,可你也不能反驳什么。能说什么呢?没错,自己就是个临时工。其实说实在话,很多合同工的学历、能力、人品各方面都很好,只因为体制机制的问题,总显得“低人一等”。再反过来看看有些所谓的编制人员,有军转干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当兵的;有当年不知道靠什么关系进来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关系户”。我无意贬低任何人,我只想发自内心地说句:身份来之不易,且干且珍惜。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甚至当中可能还有误会,但是当各种因素叠加起来的时候很难让人不往坏处想。需要明确的是政府部门仍然是社会精英最集中的地方,这里面的大多数人是很棒很出色的。害群之马相对是小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的人,真是罪大恶极。
合同工与编制人员被捆绑在一起还与一个四字成语有关——“同工同酬”。如果说编外转编内是对体制机制的巨大挑战,操作起来难度与阻力很大的话,那么依按劳分配应该是很好的选择,这有利于发挥公平正义。可实际上这些年来,随着同工同酬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关部门的行动,和事情本身的落实也是只见响雷不见下雨。是的,身份我们可以不要,但是工资待遇不能差别那么大,凭什么你的工资是我的几倍甚至10倍?你一个人干了我几倍的活吗?还是你的价值你的社会贡献远在我之上?没有吧。我不相信领导和主管部门不知道这种不公平的巨大差距的存在,尽管呼救之声从来都不绝于耳,但是终究因为势单力薄,“只是个别意见不代表主流,没有广泛的代表性”或者以财政不力等各种缘由给敷衍下去了。所以我又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是的,如果临时工们都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出一份力量,我想领导和主管部门一定会十分重视的。可改革开放的今天,除了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也造就了人们的各种思潮:有的人瞻前顾后,有的干脆坐享其成,有的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此推及某些外国人对我们“一盘散沙”的印象,虽然此话有偏颇,但不见得全然否定。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没有怎么看过,但我知道里面少不了类似如“中国式过马路”的描写,世易时移,今天的中国文明进步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丑陋的人和事还大面积存在,有些丝毫未改,有些改头换面,有些甚至“升级换代”了,但其本质没有改变。所以我也说过,中国人是最有争议性的。我们中国人最聪明、最勤劳、最善良、最勇敢、最爱国……但我们当中也不乏庸散懒惰者、狡猾投机者、卖国卖友求荣者、蒙坑拐骗者、背信弃义者……可以肯定的是国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个过程必将是漫长的,由此联想到我们合同工的同工同酬之路,或者讲逐步缩小工资待遇之路也是艰难而漫长的,必然有一个过程,在我的聘任期内恐怕是没有这个福分看见、享受到了。
梦想,无论大小都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她是追求进步的动力,正如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一样令人振奋。每个人肯定不止一个梦想,甚至不同的环境和年龄段梦想也各不相同。你如果要问一个合同工的梦想,我想大多人都会说是转正转编制,也就是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制。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梦想之路困难重重。要考试不管你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首先要过报名关,也就是取得敲门砖的资格。可现实是试都还没有考,就被拒绝在门外,千里之外。我们当然不服啊,是否金子应该放在考场检验而不是人为设置太多障碍去掩盖它有可能发出的光芒。现在要报考政府部门的考试,除了达到规定的学历、还有专业限制、年龄限制,甚至性别限制。咱们来逐条梳理。首先讲学历,随着1999年国家的高考扩招,三到四年后,也就是2004年左右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给原本就火热的就业市场不断升温。令更多的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个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但是既然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姑且这么说),就应该物尽其用,务求取得最大社会化效益,不能厚此薄彼。都说学历不等同于能力,凭什么说本科生的能力就一定比专科生高?是驴是马拿出来溜溜(赛跑),是不是能胜任工作岗位通过考试公平竞争就最好,可连考试都没有考就先来一刀,本科有资格考试,专科没有,这不公平吧?当然,这个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但是不能因为多而不厌其多,尤其是政府部门更有义务带头去消除不公平的制度和现象。如何消除?我认为如果一定要体现知识结构化的差异可以用两个办法:一个是无条件大开放,一个是有条件开放。什么意思?前者是只要是在正规办学机构事实上(非弄虚作假)取得的全日制(即通过高考或专升本取得的)、非全日制(俗称国民系列教育)对应高等学历的,又符合其他报考条件的都可以报考;后者是如果只针对全日制高等院校学历的求职者,不要一刀切地只要本科不用专科,对于专科者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在某年(如2004年)以前毕业的专科生也可以报考,某年之后毕业的需要本科学历。因为10年前的大专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绝对不比现在的一般本科生差,这些年人民币贬值了,学历也遭遇了贬值。这样能够给一些专科生更多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在基层单位兢兢业业工作很多年,因为一纸文凭的阻拦失去了更好的发挥平台的人看见希望。如果不能这样做真是有失公允,因为只看见横向而没有看见纵向的差别,即只看见本/专的差别,而不看见本科与本科之间的差别是不对的,本科里面不是也分批次或ABC类吗?本科层面为什么不加以区分呢?很显浅的道理,北大毕业生和北师大毕业生能一样吗?为什么只注意到本科专科而不管你是211院校还是112呢?我们再来讲年龄,报考者年龄不能超过35岁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如果说执行了这么多年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么随着社会和政策的变化,这个临界点是否也应该变化?既然国家都在酝酿延迟退休计划,既然现在的人的寿命不断延长,50岁都是青年人的范畴,为什么一定要限制在35岁而不可是38岁或40岁呢?有关部门应该要反思了。至于性别问题,无可否认女性独特的细腻有一定优势,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朝着一面倒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没有绝对化。人的固有化思维往往会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尤其在性别问题上应该更多考虑男女平等的政策。
如果说对于报考者来说以上这些是大问题的话,那么我认为有些小问题可以更人性化,更便民。例如收取计生证明一定要收人家的原件吗?我们都知道计生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具有一票否决的威力,谁也不敢怠慢。可是在核对原件的真实性之后收人家的复印件不就可以了吗?要知道一张计生证明的有效期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么几个月里,如果人家要报考其他考试或做他用,又叫人家反复去开我认为是麻烦而且没必要的事情。眼看着七月份的毕业季就到了,这样的“小事”其实对于大多求助者来说并不见得就小,小事也能考验相关部门践行群众路线的态度。还有一个就是还没有开始考试就盘算着人事关系证明这摊子事情,就多少有点“抢跑”的味道了。要知道只有极个别的人能通过考试最后被录取,对于那些止步笔试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证明就是个累赘、麻烦,更要命的是要开关系证明先要缴纳档案管理费,对于许多人来说档案这个东西平时用不着,自己保管还不可以,现在为了一场完全没有把握的考试要缴纳一大笔钱无疑是“趁火打劫”。我不知道缴纳档案管理费是不是每个公民的必尽义务,如果是的话我希望和纳税一样强制执行,如果不是的话,我希望招考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不要如此有“默契”:你们是要逼人就范,填洞增收吗?对此我不得不深表质疑。
还有一点,应该秉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施政理念,大胆突破和创新,在合同工中也搞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我们合同工的日子才有盼头啊,那些体制内的人才有压力啊,政治环境才有良性互动啊,群众才会逐步满意啊。
对于以上问题,我曾经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渠道反映过。可怜微博没有粉丝,无法和“薛蛮子”之流一样一呼万应。无奈人微言轻,被人当狗吠。我们的一些媒体似乎更迷信明星、名人、大V的影响力,而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明星、名人、大V这些“大佬、大姐”们的话就一定对吗?姚明也涉嫌代言虚假广告,明星代言的东西我并不感冒。你王菲复出代言一个洗发水广告动辄就是千万费用,我就一定要用你的洗发水吗?笑话!我在想如果我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人我的建议、我的话是不是就会很受待见?可惜啊,有使命、敢担当的人却没有机会,那些有名声的人却不乐于干这些事,而且还不珍惜自己的名誉,例如李代沫,等等。由此说开去的是明星们不要有肆无恐,滥用自己的名声误导公众。尤其不要在医疗和保健品上忽悠老百姓,不要只知道钱而没有原则和责任。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媒体把关不严、甚至直接参与其中有莫大关系。有句话叫“谁失火,谁坐牢”,同理,你代言一个产品,没有了解他是否夸大宣传,就乱作为,你该当何罪?我们也要来个“谁代言、谁负责”。还有一些媒体如某知名报刊也刊登“借种生子”此类伤风败俗的虚假广告,我甚是惊讶;还有广东某电视台居然还有打电话猜谜的游戏(早一两年前吧,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希望没有),以高额奖金奖品为由诱骗观众,但是收取的电话费高得惊人,所谓的猜谜更是侮辱人的智商,还用猜吗分明就是告诉你答案了。接通电话的时候并没有和你对话而是一直拖,拖到最后就断线了。可怜的观众奖金奖品没有反倒不见了一大笔话费。这分明是强盗耍流氓。我真是很惊讶和气愤啊,电视台那么多钱还玩这种把戏。更把社会责任和道义抛诸脑后了,监管部门都去哪了?不管现在还有没有,都值得警惕和批判。我是听人家说的,笔者可没有那么贪婪、无聊和愚蠢。
媒体的责任重大,不能为了收视和人气人云亦云,一定要有理有据。尤其一些小媒体为了凑节目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本着各取所需的态度误导公众。网络权越发普及,它既能助人也能毁人。网民要三思后用,媒体要把关慎用。
名利名利,有名就有利,这是个好东西,是珍贵的稀缺资源。有名声的人要倍加珍惜啊。韩寒、郭敬明比我还要小些,现在都名成利就了,前者还成了意见领袖,从《杯中窥人》开始,一个重文轻理的家伙,有今天的成就,你不服又能怎么样?无论他们是因为青春网络小说成功的还是其他原因,我认为他们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谢霆锋也比我小几岁,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因为我看过他十四岁那年唱着几乎走调的《海阔天空》,后来还在其他场合当众狂甩麦克风罢唱走人,之后还发生司机顶包案。可现在人家身家数亿,我呢?一无所有。你说人就怎么差别那么大呢?我不否认他很努力很有天赋,但是大家也不能否认他有个好爸爸,有时候我自己也“恨爹不成刚”,我也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在某个年代自己会更有作为。
曾经有人说八零后是稳重的一代;九零后是脑残的一代;00后是幸运的一代。对于后者当然不敢完全苟同,不过八零后就是这么个群体:较劲、个性、不服输……我是,我想你们当中的大多八零后也是,这个群体是青年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而青年是中国的希望和生力军,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包括胡锦涛同志在内的许多国家领导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有领导和参与过共青团的工作的经历。
(下文后续)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