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智库还欠缺什么呢(转载)

中国智库还欠缺什么呢(转载)

admin 2024-10-16 2 10/16

  独立性、公共性和长远性缺一不可
  独立。在提到中国智库时,“独立性”是一个会被反复提及的词语。事实上,智库就是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为使命的。就有一个问题了,前文已经讲了不独立的弊病,那要是独立于、不依附于政府的话,又怎么能让自己所提倡的公共政策得到实现呢?可以看到的是,和国外智库将自己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公布出来、并且格外重视自己的媒体影响力不同,中国的大部分智库都刻意低调。很大程度上这是为了防止高调曝光引发负面效应,反而让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
  公共。不够独立和中国智库的一个方向有关,都企图“向上”影响公共政策。而不注意向下交流,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智库都有这个问题。近年来,不少的专家学者都去国外考察智库的运行。在一篇关于德国智库的考察报告中就提到德国智库的公共性问题。事实上,如果没有民意基础,一项公共政策即使被颁布,也不太可能得到良好贯彻。而智库的繁荣,意味着各种的方案在智库“市场上”被“兜售”,从而“兼听则明”。此外,智库本身并不是以批评为目的才建设的,即使有对政策的合理批评也并非不能忍受。
  长远。智库的名声不是一天两天就建立的。而抱着建设“百年老店”的决心,智库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短视。问题是,中国的许多半官方或者民间智库,其实都是以发起人的声望为中心而建立的,从而得到资源。这样一来,发起人出现什么问题,就很可能难以为继了。事实上,智库要建立庞大的分析样本和数据库,离开时间可不行。
  综上,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智库的资金来源了。在一些相关分析中会提到智库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不过这个市场不是买卖的市场,而是思想的市场。美国的做法是,好的智库背后是多元化的捐助,没有哪一个捐赠人有绝对的份额,从而维持独立。德国的做法则是主要由政府预算来拨款,同时保证智库独立,因为智库是促进公共利益的项目。…[详细">
  最后还得学会兜售 “思想产品”
  全球很多地方的智库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叫作“纳税人自由日”的数据。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前文提到的智库费雷泽研究所开发的最著名的一个公共政策工具。一般而言,人们对自己究竟交了多少税不是特别清楚。这款工具就直接把税负给量化了,“纳税自由日”指的就是在在一年之中,到了这个日子之后,赚的钱才进自己荷包,之前的都是税收。该工具被全球很多智库所用,同时也推动了一些地方税收公共政策的制定,使其更加合理。如果税负是一连串复杂的计算和一篇篇枯燥的论文,这个东西实在很难为人理解,而“X月X号”这样的量化则是一个很好的包装。另外智库就会从发布报告、联系媒体、影响决策者等方面多方位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智库,会把自己的专业给“接地气”,寻求最大影响力。

http://wfmhw.net/mhw/3341.html

- THE END -

admin

10月16日06:47

最后修改:2024年10月16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