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索罗斯投资就这几招》

《索罗斯投资就这几招》

admin 2024-10-16 9 10/16

  内容简介:
  股神巴菲特说:股市没有真理,反映的是投资心理。《索罗斯投资就这几招》这本书从索罗斯的出身,追本溯源探索了其成长经过,剖析了索罗斯在投资金融上的心理层面与行为作风,更深刻解读国际金融投资家的投资密码,并诠释出索氏投资的“三十六启示录”。
  《索罗斯投资就这几招》不仅从投资策略方面分析索氏的操盘投资谋略,更从其性格特色及行事作风方面挖掘其投资心理,帮助广大投资者学习投资技巧,提高投资收益。
  目录
  第一章呼风唤雨也曾凄风苦雨 / 1
  出身——生死一线 / 1
  思想启迪 / 3
  三餐不继的生活 / 3
  爱情友情双重打击 / 5
  常胜军惨遭滑铁卢 / 5
  吃上官司 / 7
  企求他人的认同 / 8
  背黑锅 / 9
  第二章索罗斯的性格及其理念 / 12
  自我表露——坦白 / 14
  著书立说 / 17
  《金融炼金术》 / 19
  《索罗斯论索罗斯》 / 20
  反射哲学 / 22
  市场有别于理论 / 24
  进口与出口 / 26
  哲学信仰与金钱观 / 26
  思维与事实 / 27
  第三章历史与金融,民主与慈善 / 29
  重大战役 / 31
  里拉、英镑一役——世纪豪赌 / 31
  收购黄金一役 / 34
  开启慈善大业 / 36
  开疆扩土,征员扩编 / 37
  专业计划,永续经营 / 37
  负面的批评 / 38
  重视网络 / 39
  第四章争议形象与媒体评价 / 41
  慈善只是包装 / 41
  神秘低调 / 42
  有目的转型 / 42
  谨慎应对媒体 / 43
  多言引发訾议 / 45
  第五章东南亚金融风暴骨牌推手 / 49
  史上最大的亚洲金融风暴 / 49
  马哈蒂的指证 / 50
  索罗斯展开反击 / 52
  中国台湾亦处风暴圈 / 54
  量子基金是否为代罪羔羊 / 56
  欲迎还拒,爱恨交织 / 57
  第六章量子基金 / 59
  索罗斯金融帝国 / 60
  量子基金赚钱方程式 / 62
  旗下大将跻身富豪 / 63
  避险基金 / 64
  避险基金的杠杆倍数 / 68
  避险基金操作失利案例 / 69
  基本面的配合 / 72
  转投资事业 / 73
  第七章索罗斯的金融操作 / 76
  进场套汇时机 / 77
  争议 / 78
  货币也是商品 / 81
  套汇交易 / 82
  以货币、债券期货为商品工具 / 83
  两手策略的交互运用 / 83
  索罗斯概念股 / 85
  第八章索罗斯投资三十六启示(上) / 88
  启示一:乱局即大局 / 89
  启示二:见坏快闪,认赔出场 / 91
  启示三:昨天的历史,明日的走势 / 94
  启示四:别人话中话,我见财上财——解读能力 / 97
  启示五:小心,明牌就在你身边 / 100
  启示六:仙人打股有时错,错误为投资之必然 / 103
  启示七:勇于认错的自省精神 / 106
  启示八:最大天赋——化繁为简 / 109
  启示九:在前进中整顿 / 112
  启示十:管理风格——亲近的恐惧感 / 115
  启示十一:你有没有自己的舞台 / 117
  启示十二:要有“垃圾里找黄金”的慧眼 / 120
  第九章索罗斯投资作风三十六启示(中) / 124
  启示十三:与其听你的摆布,不如照我的规矩
  (化被动为主动) / 124
  启示十四:市场,我永远不相信你 / 128
  启示十五:神秘第六感 / 132
  启示十六:存活下来,一切好谈 / 134
  启示十七:分散风险就是致力于投资组合 / 137
  启示十八: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 140
  启示十九:融资,小心溶资 / 143
  启示二十:无心插柳“尚且”成荫,有意栽花“当然”要发 / 146
  启示二十一:“见风是雨”的联想力 / 149
  启示二十二: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途说 / 152
  启示二十三:我不是冷血动物,而是“冷血投资”动物 / 154
  启示二十四:看到缺点,我就放心 / 157
  第十章索罗斯投资作风三十六启示(下) / 161
  启示二十五:低买高卖有条件,选购股票像顶店 / 161
  启示二十六:我是我眼中的我 / 164
  启示二十七:时间换空间,空间也可换时间 / 167
  启示二十八:果断 / 169
  启示二十九:彻底分工就是彻底成功 / 172
  启示三十:冒险不是忽略风险,豪赌不是倾囊下注 / 174
  启示三十一:政府护盘,是否为反向指标 / 177
  启示三十二:不是闲人闲不住,真是闲人非等闲 / 180
  启示三十三:多弹头导向导弹 / 183
  启示三十四:要效法索罗斯,先定位自己 / 185
  启示三十五:我看我我且非我,谁装谁谁就是谁 / 188
  启示三十六:风雨不惊,无怨无悔 / 191
  第十一章反思与建言 / 195
  国际性的中央银行 / 196
  国际信用保险公司 / 197
  对亚洲国家忧心 / 19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为 / 198
  建言 / 201
  结语一场战役,还是一场战争——认清主战场 / 203
  推荐序一>>>>
  “大师”亦非不败之师
  赖振昌
  自从索罗斯在1992年“空袭”英格兰银行,大赚了十亿美金并赢得了“使英格兰银行破产者”(The Man Who Broke the Bank of England)的雅号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仿佛进入了“无政府时代”。
  泰铢、印度尼西亚盾、港币,甚至是俄罗斯的卢布都在索罗斯旋风下,望风披靡,不支倒地。各国政府视索氏为国家金融稳定的大敌,虽然公然挞伐,研商对策,但仍对其来去束手无策。政府誓言护盘,但总不敌索氏的银弹。索氏的发誓分量丝毫不逊于一国的央行总裁,民众闻名色变,政府的信誓旦旦,往往不如“索罗斯来袭”的谣言来得撼动人心。
  众矢之的索罗斯,谤议及身。多国朝野人士均责其投机噬血的性格,无疑是国际金融界的“恐怖分子”。索罗斯果真是投机噬血吗?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法拉提尼曼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阿提斯曾经在一篇研究报告《1992年货币危机中的里拉和英镑:基本面还是投机》的结论明确指出:在1992年9月的货币危机中,并没有很多证据证明,“投机”是该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投机客只是利用了机会而已。
  索罗斯的个人评价,或有仁智之见;但是从理性的思考角度来说,在“痛骂”的激情之后,更应“痛下”工夫,以理智思考“索罗斯现象”,毋宁更具意义。
  就个人的观察而言,“索罗斯现象”有以下三点值得探讨:
  第一,传统经济理论惨遭“颠覆”。
  传统的经济理论是建构在严谨的逻辑上,经济学者惯以从定理的演绎推论出结论,并且希望做到如自然科学一样的“条件成立,结论必然不变”的可反复验证性。例如,传统经济学认为,参与市场的人数太多,所以个别的参与者无法影响市场的价格。传统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均衡的状态下,也就是所谓的“完全竞争”理论;以此理论而言,是将需求及供给曲线视为既定且独立的。
  但是索罗斯却完全颠覆传统的经济理论。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只提供了方法上的需要,事实上,供给及需求根本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其实是不停地波动,至少在他熟悉的金融市场中是如此。他认为参与市场的买卖双方对事物本身的期待及认知都会影响事件的发展。简单说,经济学家将供给及需求的平衡视为当然,但在索罗斯的“新经济思想”里认为,每一位参与市场者都有不完整的认知,并会据此做出决定,所以供给及需求量其实是会失衡的;而市场的价格也就在买卖双方的期待下不断变动。这也就是索氏的反射理论(reflexivity),即“思维”与“事实”之间的互动。
  索氏曾说,传统经济理论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经济学者仍须依赖它自圆其说,但是他不认为这样的理论可以落实到现实的金融世界。
  第二,“以民逼官”的国际资本力量。
  索罗斯虽然不是政治人物,但他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原因无他,因索罗斯每每出手,就令各国政府招架无力,有“一人中央银行”称号的索氏竟能与“一国的中央银行”相抗衡。这种“以民逼官”的现象说明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已经到了令人惊栗的地步。由此以观,资本主义无疑是跨进了另一个阶段。
  一介平民可以“名动公卿”,有两条值得一提的重点:一是国际资本力量已经不是任何一国的央行可以从容应付的了;二是民众将关注国际情势甚于倾听政府的护盘。
  “护盘”就好像历史上平日内不修朝政、外不修武功的朝代一样。一旦敌人大军入封,此时皇帝才高呼着“护驾”、“护驾”一样的脆弱与危殆,而且结果往往是时不我与、任人宰割。“护盘”与“护驾”都不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正常状况,因为基本上其背后都代表了虚弱的本质。
  第三,金融市场没有真正的专家。
  如果金融市场是一竞逐的战场,那么必然有所胜负。索罗斯纵横金融市场数十年,与各国政府厮杀,各国的财经专家常常不敌;又以各基金的绩效相较,败于他量子基金的更不知凡几。索氏以其理论及作风击败了许多世界一流的金融高手,故有人称索罗斯是“大师中的大师”。不过虽然战果辉煌,但是他这位专家,也同样在1999年的中国香港市场以及俄罗斯损失了数十亿美金,由此观之,索氏也绝非不败之师。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美国曾经发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严重亏损、险些倒闭的事件。LTCM的亏损,除了金额的庞大之外,最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的股东中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这验证了一句老生常谈,“投资的世界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股海浮沉,淘尽多少专家大户”,股友应知,投资的世界可以有“有为者亦若是”的壮志,但是也须具备“胜败乃平常事”的胸襟。
  本书的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地毯式地搜罗相关信息,成就了一本认识索罗斯的力作。股海浮沉凭“书”渡,或言其过;但若能从本书中得一正面启示,则或能在平常心之外,更添一份投资的笃定了。
  自 序 >>>>
  今日的超级散户明日的股市大亨
  张志伟
  在台湾地区,身为股票投资者,恐怕九成以上的人都有满腹的委屈与无奈。有空坐在交易大厅,随便找个人攀谈,大概都可听到他在股市中曾有的悲惨历史。这也就是每一次股市变盘就可见到报纸媒体报导散户的可怜景况。
  台湾地区的股市结构,虽然法人的比例渐次提高,但散户仍居绝对多数。有人认为数目庞大的散户具有蚂蚁雄兵的力量,如果此话不假,散户既为主流又是雄兵,理应占尽优势、战果辉煌才是,但几乎所有专家的统计都告诉我们:“有九成以上的投资人是亏损的”。
  如果将政治学上的公民投票移作此用,那一人一股票的情况,大盘岂有不涨之理;可是众志成城的散户,却经常是待宰的羔羊。散户不用功吗?散户都是人云亦云的菜篮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千千万万的散户,早上看盘,下午研究数份的专业报表,晚上再上技术分析课,假日周末又不畏烈日风雨地赶场听名师预测大势找明牌股,如此戮力钻研,仍恐有疏漏,干脆再加入某大师的会员,随时随令何时杀进、何时杀出。还没从股市赚到钱,就先送钱给名师当学费。博士、硕士等高级知识分子亦不见高明之处,股市名言说:“股市里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此说仿佛讥讽学历无用,但却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写照。
  储蓄多少年的辛苦血汗钱,一入股市往往财富就严重缩水。纸上富贵,犹如一场黄粱梦,这一回首,真是“捶胸顿足拦路哭了”。指数好像血压计,太高也紧张、太低也焦虑,一天时间的挂念,就是期待明天开盘的涨跌,今天猜明天,起涨波猜压力线,猜到全身神经紧绷,“股票症候群”让医院门庭若市。
  甲专家大声疾呼要“顺势而为”,乙名师告诉你要“逆势操作”。有人要你“往下摊平金字塔操作”,你却发现越摊越平,果然平得如死水,住进了万年套房,再也不复起。你永远可以一打开电视,就看到与你年纪相仿的人,西装笔挺地说得口沫横飞、头头是道,只是奇怪的是,怎么他的建议愈多,你的财富愈少?那些RSI、乖离率、MACD、威廉指标、压力线、五波段等你也钻研过的股票术语,怎么从他看的角度,每次都与你刚好相反呢?
  “散户受伤惨重”、“散户惨遭坑杀”触目惊心的报纸标题,何尝少过?难道投资有错?难道钻研得不够?难道成功的果实是如此难以轻尝?为什么散户常感叹,倒霉的总会是我?
  股海翻腾,有人灭顶,有人全身而退,也有人能悠游其中、自得其乐。我常想这是因为智商有高低,还是环境有别,抑或是命运之神大小眼呢?
  “向成功的人问智慧,向失败的人借教训”,我相信每个当今的股市大亨,都曾是像你我一样微不足道的“超级散户”,他们的成功至少代表了起步方向的正确及方法的可信。市面上研究股市的书籍汗牛充栋,有的从命理角度,有的从技术分析,有的从大盘过去的经验轨迹找下一波的主流。但是我认为“行为科学”才是在复杂多变的大盘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观察曾与我们背景相似的成功人士,恐怕心中才能真正油然而生“有为者亦若是”的信念,所以本书不是谈技术理论,也不是站在专家的立场忝为人师地教导散户。在写书过程中,搜集了近百份资料,细细揣摩索罗斯的一言一行,其目的只是想以散户的心情及角度,探究散户到底要如何在诡谲的股市中效法成功人士一样地处之泰然、赚得漂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若能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寻足以奉行的金科玉律,恐怕就受益匪浅了,这也是本书出版的最大旨趣。
  前 言 >>>>
  为何是索罗斯
  选择人物著书,其实有其难处。最大的难处在于人物的代表性如何?一般而言,合乎所谓的“代表性”,通常必须要有“垂范百代”、足堪效尤的高风亮节,或是具有特殊的性格与作风,而可堪著书立说的人物多半合乎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成功前后的高度落差。中国人喜谈“将相本无种”、“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布衣卿相”的价值观。越是卑微的出身,就越能突显日后成功的可贵。
  第二,惊天动地的事迹。平凡的世界,非凡的举动,常能令人心为之大动。如此也就满足了民众“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拜或好奇心理。
  第三,特殊的性格或作风。平淡无奇的个性远不及性格特殊或具备冲突性的特征来得令人印象深刻。这也就是亦正亦邪的人物往往是令读者思索再三、频频回味的原因。
  第四,颠覆传统体制或价值行为模式。在东西方小说中,有一类常见的“义贼”角色题材。如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即属之。这类故事多将官方描述为贪污腐化、欺压百姓的一群作恶官僚,而官逼民反则造就了许多劫富济贫义贼似的英雄。这类义贼主体的题材,满足了读者挑战威权的叛逆心理。
  如果以这些标准来择人立书,并将范围限制在金融界的话,能够淋漓痛快诠释这些标准的,就只有索罗斯。
  分别从下述四点检验:
  第一,我在本书的第一章写下“呼风唤雨也曾凄风苦雨”的标题,此点恰好点明了“成功前后高度落差”的条件。索罗斯幼年在德国纳粹铁蹄下遭受了亡国之耻辱,一路成长,经常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在餐厅打工,也靠着客人留下的剩菜果腹。历经多年的奋斗,虽然不具官职,但他常是各国元首的座上嘉宾,“上达天听”的能力,以及不逊于央行总裁的谈话分量,充分彰显了“布衣卿相”的高度落差。
  第二,“1992年袭击英格兰银行”、“1993年放空马克”、“1997年放空泰铢,引起亚洲金融风暴”(虽然索氏对此否认)、“1998年与港府大战”等索罗斯历年的世界金融知名战役,无一不引起国际金融界的耸动。“索罗斯概念股”、“索罗斯动向”成为重要金融指标。
  例如,管理资产达20亿美元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地区成立的基金公司(SFM HK),2010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执照,意味着索氏正式进驻香港,金融大鳄重返香港,立即引发媒体,尤其是两岸三地媒体的广泛报导。“布局人民币升值战”、“香港祸福难料”的标题,高悬各大媒体。在港元跟随美元的联系汇率下,港币随着贬值,却无法借利息等工具去调节,且香港金融自由程度高,吸引大举热钱涌入,香港有可能再度重演1997年资产飙涨的历史。嗅到血腥的金融大鳄,是否准备重演十多年前狙击港元的历史?尤其索氏背后更清晰的目的,并不是香港股汇市。总“乘着钱潮泡沫而至”的狙击手法,从港币大浪接续人民币巨浪,瞄准了中国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布局人民币升值大戏。十余年之后旧地重游的索氏,依旧是官方、民间金融机构的焦点,各方莫不高度警备、严阵以待,预期一场恐将难免的金融激战。动见观瞻的索罗斯,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际视听。
  第三,全世界均对其爱恨交织。身为国际大炒家,挟其庞大的资金捐助,不时影响一国的政策,每每令各国政府恨得咬牙切齿。在股汇市也被指为是投机客,认为扰乱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但是索罗斯又是不惜成本的国际大慈善家,其捐款金额之大,无论是在国际或美国国内,已经可以在美国历史上名列前茅,例如,对俄罗斯的捐款就超过美国政府。大慈善家与大炒家的亦正亦邪交错形象,使得人们对索罗斯的评价呈现两极化。
  第四,索罗斯究竟是否是“罗宾汉”似的义贼,实乃仁智互见。但是在他数十年的金融投资生涯里,时常举其自由化的堂皇借口,冲撞各国的股汇市,踩着各国政府的痛处。对许多政府无视形象公然放话,像“索罗斯来袭,绝对要他好看”之类的语言就不时直抵索罗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曾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即将索氏视若寇仇。各国政府见索氏如临大敌,但由索罗斯主演的“官民对抗”的冲突戏码,也相当程度地吸引了民众的看戏心理。
  这四项检验,说明了我探究索罗斯的理由。索氏功过或正邪的论断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只是从可堪研究立书的角度而言,索氏作风是值得呈现的。我们不是索罗斯,因此并不处于与他相同的环境,但时空虽然无法重复,精神却可以一致。如果读者可以从人格特质或行事作风的角度来阅读本书,那么或许得到的领略,就不囿于理财投资的单一角度了。
  

https://www.richdady.cn/book/item-248.html

- THE END -

admin

10月16日06:48

最后修改:2024年10月16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