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你懂什么是“中国模式”吗?》
——写在纪念母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的日子里
马格宁思
二〇一四年四月八日
(一)
清华新闻网 4月2日电,2014年3月31日,“致敬1984:征程与梦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论坛暨中信书院大讲堂”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报告厅举行。由钱颖一教授与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派)对话,樊纲称:中国改革发展道路没有什么中国模式。
本文作者(注:新政治经济学派)是坚定的“中国模式”的赞成派,但凡发现一个反对派都不会放过。更何况,在我这个二十四年校友将“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作为礼物,庆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樊纲先生却也在同为是庆祝的演讲中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狭路相逢,我们只好唱一出“对台戏”了。
(二)
关于“中国模式”,我历时数年的研究,自认为“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以此证明论证的“中国模式”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先后撰文数十篇文章。例如:
1、《驳:周有光、吴敬琏、秦晓、茅于轼、张维迎、许小年、姚洋、秦晖、陈志武、资中筠等 否定“中国模式”之谬论》;
2、《“中国共识”:暨对“中国模式”之共识》;
3、《中国第三条道路》;
4、《中国决断:“美国模式”?“苏联模式”?“中国模式”?》;
5、《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国模式”》——兼论吴敬琏们是“顶层设计”还是“顶层抄袭”;
6、《解惑中国:“骡路”》 ——指教 吴敬琏先生认识“骡子”;
7、《解惑中国:一个“数学公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数学解析”;
8、《以“党章”和“宪法”的名义确定“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就是在“老路”与“邪路”间的“正道”;
9、《解惑中国:“石头”》——对邓公小平“摸着石头过河”名言的理论升华;
10、《马格宁思要约辩论吴敬琏先生》 ——针对“中国模式”、“市场经济”、“顶层设计”、“国家智库”;
11、《“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
12、《吴敬琏你懂什么是“中国模式”吗?》;
13、《中国模式论》——中国模式的精髓是“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
14、《给王天玺所著的〈中国模式论〉画龙点睛》——中国模式的精髓是“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
15、《世界“四大模式”论》 ——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特色资本主义?
16、《世界未来50年社会经济制度四种模式演变》 ——中国美国俄罗斯未来50年社会经济制度模式将渐趋同一;
(三)
“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了“定性论述”后的“定量分析”;是对其进行的分子、原子结构式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解析和诠释;是对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论证。
一、“中国模式”的思想起源
关于思想起源问题,我们可以回溯到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当时中国所走的道路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路,即“苏联模式”。但是众所周知,这条路走的并不顺畅,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这条路似乎已经断掉了,再走下去似乎好像是一条死路了。于是,另一条路即“美国模式”,便出现在邓小平的视野中,他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告诉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机制,是可以为中国所用的。但是,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是与计划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进行“商品生产”,能够引进“市场经济”吗?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英明决断,引领中国坚定的、探索着前行。邓公小平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左派”和“右派”的各自不同的强烈反应。“左派”认为:此举,是资本主义复辟,是背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叛了社会主义。“右派”认为:此举,为全盘西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是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地实现多党制、分权制、私有制、私有化。面对“左派”和“右派”的同时进攻,邓公小平则两面“迎敌”。在他的头脑中有“两个基本判断”: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变,所以他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现在“中国制度论”之“新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他所要坚定不移坚持的是——“社会性质”要素,即社会主义制度。另一个是,他认为必须要“改革开放”的,那就是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好的东西”——“生产方式”要素,即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由此,引发了全中国全社会的“姓社”,还是“姓资”的激烈交锋。邓小平以其领袖的威严权威宣布,不讨论不争论,他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御“右派”围剿;用“改革开放”挡住“左派”进攻。将“左右”两派一同打压。让“中派”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回想起来,他这么做基于他的“两个基本判断”,同时他当时也没有能够“以理服人”的理论武器。或者说,对于中国的改革道路,他知道或认为该这么走、该这么做。但是,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不甚知其所以然。但是,邓小平提出的“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则是“中国模式”的社会实践版本的雏型,为形成“中国模式”的理论版本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中国模式”的理论依据
1、“社会制度构成要素理论”是指:任何社会制度都是由其要素构成的,其中包括两重含义:一重含义:在社会制度构成要素中,分为两级两大类要素:一级要素两个和二级要素五个:一是、“社会性质”为一级要素,其中包括“权力制度”、“所有制度”、“垄断形式”三个二级要素组成。它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性质和制度。二是、“生产方式”为一级要素,其中包括“生产形态”、“经济形态”两个二级要素组成。它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生产和经济形态。二重含义: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其构成要素即“一级要素”、“二级要素”是可以“置换”和“替代”,或可称为“制度”的“嫁接”或“杂交”,由此便形成了“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基于上述定义分析,归纳如下:
——原始社会制度:分权制、共有制、无人垄断、采摘生产、狩猎经济。
——奴隶社会制度:分权制、私有制、主人垄断、强迫生产、占有经济。
——封建社会制度:集权制、私有制、皇权垄断、自给生产、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产品生产、计划经济。
2、“市场经济四个不等于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四个不等于,即“市场经济不等于土地私有制”;“市场经济不等于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经济不等于企业私人垄断、更非外资(背后的)外国垄断”;“市场经济不等于削弱国家管理职能”。社会性质要素与生产方式要素是可以分离的。即使是实行“市场经济”,也是有“四个不等于”的。既有在私有制、私有化、私人垄断、弱化国家管理职能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在公有制、国有化、国家垄断、强化国家管理职能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这一理论是区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屏障和防火墙。是对“中国模式”界定和约束。即称为“马格宁思不等式”。
三、“中国模式”的模式来源
1、“苏联模式”。由“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产品生产、计划经济”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社会性质”要素(一级要素),由“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三个“二级要素”组成,由此决定的其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要素(一级要素),由“产品生产、计划经济”二个“二级要素”组成,由此决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计划经济的。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美国模式”。由“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社会性质”要素(一级要素),由“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三个“二级要素”组成,由此决定的其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素(一级要素),由“商品生产、市场经济”二个“二级要素”组成,由此决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四、“中国模式”的数学模型
1、解一:“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运算演绎出“中国模式”
苏联模式=苏联(社会性质+生产方式)
=苏联【(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产品生产、计划经济)】
美国模式=美国(社会性质+生产方式)
=美国【(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
中国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
=(苏联模式-其生产方式)+(美国模式-其社会性质)
=(苏联模式社会性质)+(美国模式生产方式)
=(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解二:“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运算演绎出“X国模式”
苏联模式=苏联(社会性质+生产方式)
=苏联【(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产品生产、计划经济)】
美国模式=美国(社会性质+生产方式)
=美国【(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
X国模式 =美国模式+苏联模式
=(美国模式-其生产方式)+(苏联模式-其社会性质)
=(美国模式社会性质)+(苏联模式生产方式)
=(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产品/商品生产、计划经济)
= (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资本主义计划经济
五、“四种模式”的形式归纳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而言,在当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曾经存在的、即将存在的、尚未存在的有四种社会经济模式,其中“中国模式”属于是即将确定存在的模式。对于“第四种”模式而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过,它似乎好似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一样,当该表被发明确立时,有不少元素还没有被发现,但是通过科学的计算,在元素周期表中,已经为那些尚未发现的元素预留好位置了,最终的实践证明,那些预留好的位置,后来都有一个元素对号入座。
基于此分析,“X国模式”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会不会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美国出现呢?即美国的“NPCIMS”:“American Nationwide Plan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即“美国的全国计划性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此,作者专门撰写了文章(另文所述)。四种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美国模式”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种:“苏联模式”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第三种:“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种:“X国模式”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
六、“中国模式”的科学论证
对“中国模式”的论证,概况起来可以是“三大论证”:一是、自然科学的论证;二是、社会科学的论证;三是、社会实践的论证。通过这“三大论证”,对“中国模式”有了科学的诠释,为“中国模式”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㈠ 自然科学的论证
1、植物科学的论证。众所周知,我们非常熟知的水果,例如:苹果、梨、核桃、柿子、大枣、葡萄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嫁接”而获得的。另外特别具有说服力的是,中国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培育的中国“杂交水稻”,无论从水稻产量、还是从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
2、动物科学的论证。还是众所周知,我们非常熟知一种家畜——骡,就是由马和驴进行“杂交”产生的。骡子具有比马还高大和强健的体魄,又有驴的耐劳和倔强的性格。再有例如,野生狼与狗的“杂交”,以及在畜牧业、渔业的长期实践中的其他物种的“杂交”,均可以产生“杂交优势”。
3、物质科学的论证。仍然是众所周知,我们非常熟知两种物质——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硬度相差迥异的物质。但是,我们如果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石墨的分子排列顺序——构成要素的重新排列,那么就可以生成坚硬的人造金刚石。
㈡ 社会科学的论证
“中国模式”=“美国模式”+“苏联模式”,是两种制度进行了制度性的“嫁接”和“杂交”而产生的,它似美而非美,似苏而非苏,形成了的“制度性的杂交优势”,因此,“中国模式”即优于“美国模式”,又优于“苏联模式”。在此不做赘述。
㈢ 社会实践的论证
“中国模式”,并非是“空想”之产物,更非是“空穴来风”,是经过中国人民六十多年,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实践而得到的。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一成就的背后,必然有着“规律性”、“制度性”、“内在性”、“本质性”的原因。特别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伟大成就,却与“苏联模式”的瓦解和消失,以及“美国模式”的衰败和岌岌可危“相伴而行”的,处在同一个时代,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认识和实践的真理告诉我们:“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消失和衰败,归根到底是其“自身内部的制度出了问题”。反之,对于中国而言,亦依然如此。
七、“中国模式”的现实意义
科学的理论的创新是根本性的创新,任何没有理论支撑和理论依据的“事物”,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改革和实践更是如此。“中国模式”是以“社会制度构成要素理论”、“市场经济四个不等于理论”为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中国之“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即“中国第三条道路”,是对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目的的目标锁定;是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是对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最佳诠释;是对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最好论证;是对“北京共识”和“中国共识”的最优论据。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它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国模式”是继“美国模式”和“苏联模式”后的,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创新的又一伟大创举,同时也将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又一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 马格宁思
2、《论“社会制度构成要素理论”》——“中国模式”的奠基理论
3、《市场经济四个不等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奠基理论之一
4、《马格宁思文集》(第四卷)马格宁思 著 2014-04-02
5、《马格宁思文集》(第三卷)马格宁思 著 2013-07-15
6、《马格宁思文集》(第二卷)马格宁思 著 2013-01-14
7、《马格宁思文集》(第一卷)马格宁思 著 2012-02-06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